close
1999年921地震前,草嶺山崩區原本有兩處特殊的山崩景觀:斷崖春秋與斷魂谷,然而在921地震過後,由於山崩土石滑動而崩落的緣故,導致斷崖春秋與斷魂谷地景的消失,
而大規模的山崩,約一億二千萬立方公尺的土石瞬間飛越河谷到對岸山坡再堆積於清水溪谷,形成高約50公尺的天然土壩,阻礙清水溪的水流,形成當時聞名全台的「新草嶺潭」。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草嶺潭於2003年敏督利颱風之後被淤砂完全填滿而宣告消失,草嶺山崩下方崩積物所形成的土壩,則受到清水溪所沖毀,崩積物則因清水溪再度下蝕作用的影響,河谷不斷地被切深,並造成原有崩積層的持續崩塌,大量崩塌物質不斷地被移走。
新斷魂谷即位於原本形成土壩位置的清水溪北岸,因大量崩塌物質不斷地被移走之後才於最近顯現出來,和因921地震而消失的斷魂谷頗有幾分相似,還可就近觀看崩坍土壩的遺跡,值得開發為草嶺的新景點,不過此處尚不為人所知,需沿清水溪岸溯溪而下,雨天或大雨過後清水溪水量大時不宜造訪。
原大飛山觀景台(已崩坍消失)下往3號碼頭途見所見斷崖景觀
跨越清水溪通往瑞峰的便道
3號碼頭遺跡
相關文章: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