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玉杯-02

「葡萄美酒夜光杯」。

台灣水玉杯-01

世界上千奇百怪的植物很多,而其中水玉杯屬(Thismia)的植物是非常小巧可愛迷人,卻又極度罕為人知的被子植物(Angiosperm),全世界目前已被認可的水玉杯屬的植物共43種,都是分布非常狹隘的物種,族群分布區域少於100平方公里,常常僅有一個採集地點,幾乎都是嚴重瀕臨滅絕(critically endangered),而被列為受保護的物種。台灣的水玉杯屬植物有台灣水玉杯(Thismia taiwanensis Sheng Z.Yang, R.M.K.Saunders & C.J.Hsu)與黃金水玉杯(Thismia huangii)二種,都是相當罕見而鮮為人知的。

未命名 - 1

DSC_6766.jpg

DSC_6749.jpg

台灣水玉杯為單子葉植物門(Monocotyledon),水玉簪目(Burmaniales),水玉簪科(Burmanniaceae)水玉杯屬(Thismia)的台灣特有種腐生植物,鱗片狀的葉片沒有葉綠素,互生,有2~6片。花單生,白色,花莖有二型,一為無花莖,另一型為花莖延長且肉質增厚,野外以花莖延長型居多。花被裂為六片,排成內外兩輪,其花被片的上表面具有特殊的附屬物,花被片外輪具單一且短的附屬物,而內輪花被片附屬物則甚長。具有大的匙狀(spathulate)內輪花被裂片,頂端則呈覆瓦狀排列,形成一個疏鬆的圓頂(dome),位於花被腔室(perianth chamber)的上方;雖然水玉杯屬植物通常具有相類似的高冠形(mitres)圓頂,但多數種類花被裂片通常是連接的,台灣水玉杯則為花被裂片不連接的少數種類之一。水玉杯屬植物的花被片(tepal)形狀與花被片附屬物(appendage)的結構是主要的分類依據。花柱單一,柱頭三裂,雄蕊六枚,離生,與花被裂片同數而對生,藥膈膨大長方形扁平狀,懸垂著生於花被筒咽喉部。果實為蒴果,呈杯狀,頂端開裂,內有許多細小的種子。

DSC_6591.jpg

DSC_6733.jpg

具有大的匙狀內輪花被裂片,頂端則呈覆瓦狀排列,形成一個疏鬆的圓頂

DSC_6764.jpg

藥膈膨大長方形扁平狀,懸垂著生於花被筒咽喉部

DSC_6764-1.jpg

花被裂為六片,內外排成兩輪,被片彼此不連接,被片的上表面具有特殊的附屬物

DSC_6757.jpg

DSC_6779.jpg

DSC_6792.jpg

DSC_6782.jpg

花被脫落後的蒴果,呈杯狀

DSC_6803.jpg

DSC_6797.jpg

台灣王杯發育在六到十一月之間,分為芽孢期、花莖期、開花期與結果期,前兩期微小且隱身於腐質層中,除非翻開腐質層否則不易發現,開花期約一個半月,植株高度增加到約11~44 mm,結果期至果開裂約需二個半月,果柄會明顯增長變粗,可延長至80~88 mm。

DSC_6625.jpg

DSC_6787.jpg

DSC_6788.jpg

DSC_6774.jpg

台灣王杯最早為2002年發現於南橫海拔近二千公尺的中之關步道,將近十年都被認為只有首次採集地這個單一的生育地點,不過最近在中部山區又發現了二處生育地點,海拔高度分別為一千多及接近三千公尺,可見台灣水玉杯的分布或許並不狹隘的局限於某一點,只是族群數量少,加上植株非常小而不明顯,根莖生長於地表之下,即使花果期也極少突出於地面,僅極少數能在不翻找腐質層的情況下被發現。

DSC_6598.jpg

DSC_6614-1.jpg

DSC_6723.jpg

DSC_6746.jpg

DSC_6751.jpg

台灣王杯之所以紀錄稀少,或許是因為它們太難發現,因此每一個影像紀錄及發現紀錄都相當珍貴,若是偶然發現了,別忘了好好拍照,並將季節、地點、詳細位置好好記錄下來,這將有很大的幫助。但除了該領域的學者外,不建議對其他人公開詳細位置。台灣王杯生長環境的腐質層相當脆弱,如果太多人為了追這稀有的植物而去翻找,那麼台灣水玉杯就會因為棲地遭受破壞而消失。

DSC_6740.jpg

DSC_6597.jpg

DSC_6615.jpg

參考資料:

孤絕的台灣水玉杯。科學人2013年第137期7月號

水玉簪科臺灣水玉杯花與種皮形態特徵之研究

玉山國家公園關山越嶺古道中之關段森林植物調查與分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mel 的頭像
    Camel

    Camel 的登山旅遊記事

    Cam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