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2549.jpg

DSC_2945.jpg

569cb4ca6874f51707fc77cf3a73198e

1ad4d94d163c3ffeec2933ff439cce6e

阿里山林場線鐵路的大瀧溪線起自眠月線的塔山站,全長2.43公里,建成於日據時代的大正六年(西元1916),也就是塔山線(現稱眠月線)建成的隔年,目的是開採塔山北側延伸向豐山方向的森林資源,乃湍急的水流之意,因該線臨近號稱全台灣落差最大的豐山蛟龍瀑布上游集水區而命名,不過蛟龍瀑布上源集水區的範圍甚小,依等高線開築的大瀧溪線鐵路經過的實際上都是石夢谷的上源區域。對於阿里山林場作業支線的描述中另有提及大瀧溪上線與大瀧溪下線,但或許是從使用到拆除的時間極短,除了名稱之外已不見任何地圖或可供參考的資料,不過在大瀧溪線起點的隧道附近有一山洞,極可能是大瀧溪上線的遺跡。

大瀧溪線第一隧道口(水泥屋)左側的山洞,疑似大瀧溪上線鐵路的遺跡DSC_2595.jpg

大瀧溪線鐵路全長2.43公里,單程探訪全段鐵路遺跡約需40~50分鐘,此為阿豐縱走(石夢谷線)的必經之路,由塔山站進入前往塔山的山徑不遠即可見右方的叉路,續行不遠處可見左側一個不屬於路線上的山洞 (極有可能為大瀧溪上線的遺跡),過乾溪溝後小徑通往一處水泥小屋水泥小屋左側與後方的山壁之間,有道僅容人身的縫隙,通過縫隙再沿一道早已安置好的木梯下到屋子的背面,即置身在一個黑暗的隧道之中,隧道並不長,只是因為一頭幾乎被水泥小屋封住了才如此黑暗,出隧道後有一塊林務局阿里山針闊葉樹林自然保護區的告示牌,過告示牌不遠處集是兩端洞口都較為原始但長度最短的第二隧道;第三隧道的一側洞口成直方形較為特殊。

塔山車站

DSC_2598.jpg

DSC_2605.jpg

DSC_2604.jpg

大瀧溪線(阿豐健行)與往塔山三角點的分叉路 (塔山取左,阿豐取右)

DSC_2597.jpg

DSC_2593.jpg

第一隧道口被搭建的水泥屋隱藏

DSC_2594.jpg

DSC_2920.jpg  DSC_2923.jpg

DSC_2585.jpg

DSC_2926.jpg

第二隧道

DSC_2928.jpg

DSC_2929.jpg

DSC_2934.jpg

DSC_2935.jpg

                              第三隧道

DSC_2572.jpg

DSC_2941.jpg

  DSC_2947.jpg

DSC_2948.jpg

接連的過完三個隧道後的鐵路遺跡像是支離破碎的林道,間或有大小崩坍須繞行的山路,過完最大的崩坍下繞路段接回路基不久即過越稜點,鐵路遺跡終點的平坦開闊地也就不遠了。

DSC_2952.jpg

DSC_2560.jpg

DSC_2954.jpg

DSC_2951.jpg

DSC_2558.jpg

DSC_2557.jpg

DSC_2958.jpg

DSC_2551.jpg

DSC_2962.jpg

終點附近的開闊地DSC_2550.jpg

DSC_2964.jpg

DSC_2965.jpg

DSC_2547.jpg

大瀧溪線鐵路是阿里山林場眾多鐵路中極早被使用的一條鐵路,與其前一年建成的塔山裏線都是被遺忘的百年遺跡,早已消失在地圖之上,不過大瀧溪線鐵路周邊並未像其他廢棄的林場鐵路、林道一樣有整齊的柳杉造林,仍在發展進行中的針、闊葉雜木林早已難見昔日砍伐的遺跡,拆除鐵軌和枕木的多年之後更像是支離破碎的廢棄林道,可見的遺跡是鄰近起點塔山站的三座連續隧道,中段雖然破碎卻不時經過的路基,終點處疑似舊時車站或木材集中地的廣大平地。鐵路遺跡終點下往石夢谷的路線上,則不時的可見伐木後所遺留的紅檜或扁柏的巨大樹頭,無言的控訴那段伐木時期的血淚史,而越接近石夢谷一帶則可見猖獗的山老鼠連這些殘存的樹頭都不放過,封山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保護登山者的安全,還是更方便山老鼠對山林的摧殘?

DSC_2969.jpg

DSC_2979.jpg

DSC_2978.jpg

DSC_2973.jpg

相關文章:

豐阿縱走(石夢谷線)初探

豐山石夢谷

阿里山鐵路塔山裏線遺跡

阿里山鐵路石山線遺跡(石山引水道)

阿里山鐵路眠月線(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mel 的頭像
    Camel

    Camel 的登山旅遊記事

    Cam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